“老板,你家的特色菜有些啥?”


【资料图】

“不好意思,我家今天暂停营业。前面有几家本村人开的饭店,味道不错,你们可以过去看看……”

正月初九,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三镇可邑村游人如织,循着村道边的指路牌,几名福建游客来到农户刘成兴家的院子里。

“前两天村里举办篮球比赛,昨天才结束。今天自己放一天假。”刘成兴操着蹩脚的普通话,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游客笑着说道。

刘成兴家布设别致的小院。邓楚瑜摄

正月初六至初八,可邑村在村里举办了篮球邀请赛,来自附近各村的篮球队齐聚于此,为村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村BA”。比赛线下热闹,线上也热闹——不少观战的村民当起了主播,用手机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了比赛。

虽然做好了思想准备,但春节期间村里火爆的旅游景象,还是让刘成兴有些始料不及:大年三十,他家的小客栈便入住了两家外省游客,其中一家来自辽宁的游客直接订房到初五。除此之外,开在小客栈一楼的小餐馆也没闲着,从正月初一到初八,每天来吃饭的游客不下五桌。

这一场景,今年59岁的刘成兴,盼了三年。

嘴上喊累,心里却乐开了花。来访者问及这几天他家的营收时,他憨厚地笑着伸出右手食指比划着,“有一万多块钱嘞!”

地处大山深处的可邑村世居着二百多户彝族同胞,村名“可邑”为彝语音译,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

种了半辈子烤烟,刘成兴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一家人和乡亲们,将与“旅游”二字结下不解之缘。

2013年,在弥勒市委市政府统一规划下,依托厚重的民族文化资源,可邑村被打造为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小镇。此后的持续发展,让可邑村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国100个最美休闲乡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诸多殊荣为一身。

有山有树却缺水,一直是制约可邑村发展的瓶颈。

2014年,为解决西三镇烟区缺水的问题,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向上级申报了项目,投入资金1330多万元修建了包括引水管网、提灌站等设施在内的配套项目15件。通过相应的配套项目,可邑村通上了自来水。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生活用水有了保障,森林酒店、帐篷酒店等项目纷纷落地可邑;旅游专线、水景观、索桥、栈道、彝族阿细博物馆、游客中心等配套项目陆续投资建设,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小镇加速成型。

2019年上半年,刘成兴花了30多万元,将家里的一幢二层小楼改造为包括小客栈和小饭馆的民宿,赶上这年旅游市场火爆,到年底一算账,净收入超过了10万元。

搭乘旅游这辆“快车”,可邑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除了开饭馆、小客栈、售卖商品以外,很多村民还在景区及服务区打工,岗位包括导游、安保、绿化、文艺表演、观光车驾驶等,“现在在村里,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吃上了‘旅游饭’。”刘成介绍道。

游客在可邑村漫步。邓楚瑜摄

坐在装修别致的小院中,说起村里久违的热闹场景,刘成兴难掩高兴:“过年这几天,开饭店的米线都不够卖。村里的小广场每天表演两场节目,周围的观众席挤都挤不进去,每场少说有上千名游客。”

“真漂亮,太美了,不虚此行……”正聊着,一名说着普通话、举着自拍杆用手机拍视频的女游客走进了刘成兴家的小院,环拍一圈后,也打算在这里点餐。刘成兴面有歉意地说明了暂停营业的原因,依然推荐去别家看看。

下午时分,作别刘成兴,一行人步行至村口准备乘车离开,此时,几辆观光车又送来了几拨游客,融进了这个美丽的彝家小山村……(邓楚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