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文和团队成员交流八音创作。人民网 付华周摄

近日,在广西百色市西林县古障镇者夯村党群服务中心小广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北路八音代表性传承人王世文和他的伙伴们尽情地拉着马骨胡、二胡等乐器,边拉边唱,演绎出一首又一首生动的曲目。这些乐手都是本地人,他们平时的生活来源多靠种植砂糖橘,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就聚在一起演奏八音自娱自乐,学习交流创作心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八索八音在者夯村响起。人民网 付华周摄

乐手演奏马骨胡。人民网 付华周摄

多种乐器同时奏响。人民网 付华周摄

据介绍,壮族八音有南路、北路之分,西林的为北路八音。八音以马骨胡为主奏乐器,配以二胡、板胡、笛子、葫芦丝、三弦琴、小鼓、铜钹等共八种乐器,从音调分为大调和小调两种。从内容上看,八音主要以歌颂劳动和爱情为主,在演奏的场合又分迎客、敬客、谢客、恭贺等,多以表现欢快、喜庆、祥和的氛围和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一般在婚嫁、乔迁新居、过节等喜庆场合演奏助兴,曲式结构较为单纯,旋律欢快、热烈而流畅,音色甜美、悦耳动听,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王世文自幼学习马骨胡,13岁便会唱山歌,是八音团里的唱歌能手,拉马骨胡也是一把好手。

八音团成员展示具有70多年历史的马骨胡。人民网 付华周摄

八音非遗传承人王世文现场即兴弹奏。人民网 付华周摄

“八音一响,喜事连连;八音一响,满街狂欢!”家住者夯村八索屯的王世文说,八索八音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他们演奏八音的技艺都是家中先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自己是第四代传人。过去,八索八音团只是应邀参加附近的婚嫁、贺新房等喜庆场合的演奏。到了他们这一代,王世文主动带着队友们参加乡镇、县里举办的一些文艺汇演,逐步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和认可。为此,八索八音团越来越有名气,经常应邀到周边的隆林、田林、百色参加演出并获得过大大小小的奖项,并且还到过云南广南、贵州兴义等市、县参加少数民族文艺演出,每场演出都以队友们配合默契、曲调优美动听、感情丰富而吸引众多观众。2017年11月,王世文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北路八音代表性传承人。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北路八音代表性传承人王世文。人民网 付华周摄

为了八音这一民族文化瑰宝不失传,58岁的王世文这些年动了不少心思。他不分民族、姓氏广收徒弟,慕名来跟王世文学习八音的除了附近村寨的壮族小伙子外,还有来自云南省广南县小坝达、坝美等村寨的群众,只要愿意学,王世文总是来者不拒,现在他的徒弟已有数十人。同时,他也在教自己的孙女学习八音,希望这门手艺继续一代代传承下去。

村民演奏八音,歌唱美好幸福生活。人民网 付华周摄

如今,当地田园瓜果飘香,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对民族文化的热爱,燃起了村民对古老民间民俗文化的激情,八索八音团的规模不断扩大,山里不时响起美妙撩人的八音乐器演奏和山歌。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八索八音逐渐走出大山,唱响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飘向更加遥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