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年,南川区全面提质扩面延伸“法律诊所”,进一步扩大服务阵地,在原来建立的29个村(社区)“法律诊所”基础上,选择有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的13个村(社区)“法律诊所”进行规范、提质,重点打造示范;在各乡镇(街道)新建“法律诊所”,分3年建设,今年率先在“三街三镇”等10个乡镇(街道)新建10个“法律诊所”,扩大覆盖面;鼓励法学会会员深入小区、农村、园区等设立法学会会员工作室,延伸“法律诊所”触角,形成乡镇(街道)、村(社区)、小区(园区)三级“法律诊所”全覆盖。

服务队伍进一步扩容。南川区村(社区)“法律诊所”增加了村(社区)综治专干、社区民警、退休政法干警、法律明白人值班接待群众,基层法律服务所每周派法律工作者轮流到社区服务1-2天;乡镇(街道)“法律诊所”日常由司法所负责值班接待群众,法律顾问、派出所民警、平安办工作人员每周轮流到“诊所”值班服务1-2天;“法学会会员工作室”由法律顾问、社区民警、退休政法干警等每周定期到工作室值班1天,提供“六诊”服务。

南川推动服务内容进一步延伸。“法律诊所”服务内容除了接待群众来访,开展法律咨询;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法律意见;接受居民委托的各类诉讼代理,为符合条件的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对法律的需求等几项外,还要为村(社区)、乡镇(街道)社会治理提供法律建议,法学会会员还要为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依法管理提供法律建议等,切实发挥政策法律“信息库”、化解矛盾“疏导站”、减少信访“过滤网”、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助推器”的作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成群众认可的南川法治品牌。

目前,南川区“法律诊所”已实现硬件建设、制度规范、人员培训等“三到位”,全面开展接待群众咨询、开展纠纷调解等“六诊”服务。(刘敏)